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特色蒸菜“蒸”出“舌尖上的振兴”
发表时间 2025-08-13 14:21   阅读 69875

8月12日,在新蔡县李桥回族镇常老庄村产业车间内,负责人马亚丽正麻利地打扫卫生。“新的全自动化设备马上进场了,我们家的传统蒸菜马上就要从‘小作坊’转移到大车间。”马亚丽高兴地说道。

“蒸菜”,是中原地区烹饪时令蔬菜的一种特色方式。“万物皆可蒸” 的河南饮食文化,使得春季的槐花、榆钱、面条菜,秋季的马齿苋、扫帚苗等,都成了蒸菜的上好食材。

结合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新蔡县李桥回族镇常老庄村民马亚丽以时令蔬菜为核心原料,结合传统的蒸制工艺,开辟了一条蔬菜加工销售的特色道路。

马亚丽最初踏入“蒸菜”行业,是从当地的零散种植户手中购买蔬菜,到“家庭作坊”中进行加工蒸制,销售给县城及周边的饭店、食堂。虽然销路畅通,但订单零散,并未形成规模。

在村委的鼓励下,马亚丽主动到外地学习蒸菜技术,严格遵循河南蒸菜经典做法,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加工。市场越来越大,蒸菜“香飘千里”,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慕名而来”,蒸菜开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发展“蒸菜”事业,马亚丽开始从外地订购野菜,解决了“原材料”不足的问题。村里也积极鼓励当地农民进行蔬菜种植,为“蒸菜”供应材料。

随着马亚丽的生意越做越大,签订的订单让她每天需要 1 吨多的货物供应。缺口如何补齐?李桥回族镇政府开始对“蒸菜”项目进行引导帮扶和政策支持。该镇倾斜资金在常老庄村建设现代化产业车间,保证全自动蒸制及储存设备高效运转。鼓励当地农户通过规模化、科学化的种植方式,以面条菜、“褚不揪”(构树穗)等时令野菜为核心,保障优质原料稳定供应,建立起 “种植+加工+冷链” 一体化产业模式。

项目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采收季村民通过参与收割、加工等环节获得稳定收入,早上5点下地割菜,中午进厂加工,傍晚发货,一条龙不歇气。当地群众笑着说:“蒸一笼菜能挣20块呢,比干啥都强!”

如今,常老庄的特色蒸菜产品已辐射占据新蔡餐饮市场的90%。产业车间内配套建设的冷链设施,延长了产品保质期,实现了 3 天内将新鲜蒸菜运往全国各地餐桌的目标。年销量达 50 吨的规模让“蒸菜”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常老庄村“河南蒸菜”项目构建了“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产业闭环。小小“蒸菜”实现了一年近 40 万元的收入,产销两旺的态势尽显。“蒸菜经济”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构建从田间种植到加工蒸制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食品产业。

从田间郁郁葱葱到车间蒸汽氤氲,再到全国餐桌上的时令风味,常老庄村以蒸菜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挥洒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亮色。一笼笼升腾热气的蒸菜,正成为撬动乡村繁荣的绿色支点。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探索出‘舌尖上的乡村振兴’ 路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该镇负责同志说。(通讯员:桂富强 方馨悦)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