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渑池县:擘画“酒药椒牧烟”特色产业发展新蓝图
发表时间 2025-11-03 14:46   阅读 69862

时值深秋,仰韶大地虽寒意渐浓,但渑池县特色产业发展的滚滚热潮,却为这个季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暖流”。

10月28日,渑池县“酒药椒牧烟”特色产业项目谋划现场会如期而至。渑池县12个乡镇主管农业的副职及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各部门负责人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车间厂房,且行且观,且观且思,共同探寻项目谋划与建设之道,全力擘画2026年特色产业项目新蓝图,齐力奏响抓项目、促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做大产业“蛋糕”,锻造坚韧链条,产业要兴旺,关键在于做大做强,并不断延伸其价值链。在张村镇桑树坪村,融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场依山而建,此起彼伏的牛叫声彰显着勃勃生机。

负责人杨北锋介绍,经过一系列无害化改造升级,如今这里环境优美,存栏肉牛859头,为10余名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的“牛”产业。河南协盛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企业。该公司年加工中药材3500余吨,主要产品有丹参、柴胡、黄芩等中药切片及丹参蜜、药茶制品等。目前,公司已带动17个中药合作社、50多个中药材种植大户2000余户种植户发展中药材种植。

“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始终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渑池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郑平伟评价说。渑池县立足资源、交通优势,紧紧围绕“酒药椒牧烟”等特色产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以产业链思维推进,瞄准打造“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养牛大县”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基地”等目标,着力做深做透“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这篇大文章。

目前,以仰韶酒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集群,有效串联起上下游产业,先后组建了渑池县仰韶酒业(粮食加工)、渑池优粮(辣椒花椒)、渑池县广宇制药(中药材)三大省级特色产业联合体,形成了强大的聚合效应。全县16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规模持续壮大,年营业收入实现稳健增长。

应用新技术,拓展多元新业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好种子能让农民赢在“起跑线”。在陈村乡池底村的仰韶酒业优质原粮生产基地,一株株挺拔的玉米秆上,悬挂着饱满圆润的果穗。看着这200亩长势喜人的玉米,渑池县农技中心主任刘超高兴地向与会人员讲解着“登海710D”玉米新品种在不同密度状态下的田间表现、抗病性和高产特性。“大家看看这块辣椒地的表现,亩产干椒可以达到600到700斤。”在英豪镇西曲村的渑池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渑池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志立正在向与会者热情介绍。

近年来,渑池县积极推动“辣椒换种赋能工程”,对17个辣椒品种进行比对实验,成功筛选出“单生贵族2号”“单生贵族5号”等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目前,全县辣椒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占比已超60%。新技术、新理念也在向绿色生态要品质、要效益。

目前,仰韶酒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农户统一提供种子、技术及市场支持,年收购当地高粱、小麦、小米等原粮超3万吨,联结农户2万余户,带动受益农民6万余人。全县以南村乡、坡头乡万亩沿黄生态花椒产业基地为重点,新建了5个千亩生态花椒种植园和15个生态花椒示范村;以3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基地为核心,建成千亩示范村6个、百亩示范田50个,着力打造果园乡、天池镇2个辣椒标准化示范乡镇,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推动人才机制创新,强化联农带农效能在陈村乡万寿村博康中药材合作社的黄芩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刘杰手持一根根茎粗壮的黄芩,向来访者介绍:“去年黄芩鲜货每公斤能卖到15元,今年价格虽然回落到8元,但产量非常高,亩产可达1000斤,算下来亩产值仍有8000多元。”目前,刘杰个人种植黄芩、防风、柴胡、丹参等中药材200多亩,并通过合作社模式,带动周边300个农户共同发展中药材种植6000多亩,实现年产值15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户增收。张博是张村镇利津村从卢氏县引进的产业发展能人。他不但做活了渑池的花椒市场,而且将销售网络扩展至郑州、山西乃至东南沿海。不仅如此,利津村还积极延伸产业链,建成了火锅底料和调味品生产线。

产业兴旺,则人才汇聚,人气鼎盛。如今,在渑池县,像刘杰、张博一样,越来越多返乡入乡创业的各类人才,正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新生力量。为了打造一支强大的产业发展“生力军”,渑池县不断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培训等计划。同时,积极推荐7家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全省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着力培优育强产业发展“领头雁”。去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45人,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看项目就是看思路。”一路边走边看,眼睛在记录,心灵在震撼,头脑在风暴。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次现场会,为我们接下来的项目谋划工作打开了新思路、激发了新灵感。”“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这一理念成为共识。与会人员紧扣五大特色产业,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在粮食仓储建设、药材精深加工、“双椒”高效分拣、区域品牌打造、现代畜牧养殖等方面,畅所欲言、交流经验,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推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愈发清晰明确。

截至目前,渑池县农业农村局围绕县委“12371”“三农”工作思路,聚焦粮食安全、特色农业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农民增收与防止规模性返贫四大核心任务,已初步谋划出重大项目35个,其中2026年拟实施的乡村振兴项目21个,涉及总资金26.56亿元。

渑池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英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1314’工作机制不动摇,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始终锚定‘群众致富、集体增收’这一根本目标;在项目运营前,严格落实‘运营方案、土地保障、环保要求’三个前置条件,确保项目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聚焦联农带农这个最终落脚点,实现项目‘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四个环节的高标准、全周期管理,确保每一个乡村振兴项目都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长久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通讯员:孙文)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