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郭晓楠:总把东西放错地儿?警惕早期认知障碍的8个隐秘信号
发表时间 2025-04-29 11:05   阅读 74913

健康大河南讯:(文|邓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治医师 郭晓楠)你是否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刚放下的钥匙,转眼就忘记放在哪里;走到厨房却想不起来自己要拿什么;和朋友聊天时突然忘记某个常用的词语……很多人会把这些现象归结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 或者“最近太累”,但实际上,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状况,有可能是早期认知障碍发出的隐秘信号。认知障碍并非突然降临的疾病,而是大脑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了解其早期表现,对于及时干预和延缓病情发展至关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早期认知障碍的8个隐秘信号。

一、认知障碍:大脑功能衰退的警钟

认知障碍是指大脑在学习、记忆、语言、理解、判断、推理等方面出现功能减退或异常的一组症状。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复杂的信号传递和协作,完成各种认知活动。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脑外伤、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因素影响,大脑的神经元会逐渐受损,神经递质分泌失衡,神经信号传导出现障碍,从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早期认知障碍虽然症状较轻,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可能会逐渐进展为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早期认知障碍的8个隐秘信号

1、记忆力减退,尤其对近期事物遗忘明显

这是早期认知障碍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患者会频繁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比如忘记自己吃过早饭、忘记和别人的约定、忘记把东西放在哪里等。与正常的记忆力减退不同,这种遗忘更为频繁和严重,且对近期事件的遗忘程度远高于远期事件。例如,患者可能清楚记得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却记不清昨天晚餐吃了什么。这种记忆力减退会逐渐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忘记按时服药、忘记关闭电器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语言表达困难,找词困难或言语重复

在日常交流中,早期认知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问题。他们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话时会停顿、犹豫,用一些模糊的描述来代替准确的词汇,比如把 “手机” 说成 “那个能打电话的东西”。有时还会出现言语重复的现象,一句话或一个问题反复说好几遍,自己却没有意识到。随着病情发展,语言表达可能会变得更加混乱,甚至难以进行正常的对话。

3、时间和空间定向力障碍

患者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能力会逐渐下降。他们可能会分不清日期、季节,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甚至忘记当前的年份。在空间方面,即使是熟悉的环境,也容易出现迷路的情况,比如在小区里散步却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在商场里无法准确找到出口。这种定向力障碍会让患者感到焦虑和不安,也增加了他们走失的风险。

4、完成熟悉任务变得困难

曾经得心应手的日常活动,如做饭、洗衣、购物、使用电子设备等,对早期认知障碍患者来说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他们可能会忘记做饭的步骤,把食材放错调料;在购物时,无法准确计算价格,不知道该付多少钱;使用手机、电视遥控器等设备时,会搞不清楚操作方法。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完成困难,是因为患者的大脑无法像以前一样协调各个步骤和信息。

5、判断力下降,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患者在面对问题和决策时,判断力会明显降低。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选择,比如在炎热的夏天穿着厚外套出门,或者用高价购买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物品。在处理财务问题时,容易上当受骗,因为无法正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这种判断力下降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其他风险。

6、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减弱

早期认知障碍患者在进行抽象思维和计算时会感到吃力。例如,理解复杂的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降,难以理解成语、谚语的含义。在计算方面,简单的加减法也可能出现错误,无法完成较为复杂的账目计算。这种能力的减弱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即使是从事简单的工作,也可能因为计算错误或无法理解工作要求而出现失误。

7、情绪和性格改变

患者的情绪波动会变得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而且这些情绪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性格也会发生改变,原本开朗外向的人可能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对曾经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原本温和的人可能变得脾气暴躁、固执。这种情绪和性格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患者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8、主动性降低,变得消极被动

早期认知障碍患者会逐渐失去主动性,变得消极被动。他们不再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兴趣爱好,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不再关心。即使家人邀请他们一起外出,也常常拒绝。这种主动性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认知功能下降导致精力不足、兴趣减退,另一方面也与患者自身意识到能力下降后的心理防御有关。

三、发现信号后,该如何应对?

当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上述早期认知障碍的信号时,不要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认知功能评估(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血液检查等,明确是否存在认知障碍以及病因。

如果确诊为早期认知障碍,目前虽然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进行认知训练,如玩拼图、下棋、阅读、学习新技能等,刺激大脑神经细胞;管理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改善认知功能。

早期认知障碍的这些隐秘信号就像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大脑健康。了解这些信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我们就能在与认知障碍的“赛跑”中赢得主动,为大脑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守护美好的生活。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