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治医师 韩凯昊)在人体精密的脑血管系统中,脑动脉瘤犹如一颗 “隐形炸弹”,随时可能因破裂引发致命危险。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成为预防这一危机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在动脉瘤破裂前提前干预,还能显著降低破裂风险,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固防线。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在预防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脑动脉瘤的潜在威胁
脑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脑动脉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瘤样结构。正常情况下,脑血管壁坚韧且富有弹性,能承受血流压力。但由于遗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影响,血管壁薄弱处逐渐扩张,形成动脉瘤。一旦破裂,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引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即便幸存也可能遗留肢体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
动脉瘤破裂前,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少数可能出现轻微头痛、眼睑下垂等。正因如此,早期发现和干预尤为关键。通过脑血管造影、CT 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检查,可及时发现潜在的脑动脉瘤,为介入栓塞等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介入栓塞:预防脑动脉瘤破裂的利器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是一种微创的预防治疗手段。它借助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从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一根极细的导管,沿着血管一路 “游走”,精准抵达脑动脉瘤部位。随后,医生将柔软的弹簧圈等栓塞材料,通过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填满瘤腔。这样一来,原本充满血液的动脉瘤被栓塞材料占据,阻断了血流进入,如同给 “炸弹” 拆除了 “引信”,大大降低了破裂风险。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介入栓塞具有显著优势。它无需打开颅骨,创伤极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对身体正常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或动脉瘤位置特殊难以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介入栓塞更是理想的预防选择。
三、哪些情况适合介入栓塞预防
并非所有脑动脉瘤都需要立即进行介入栓塞预防。医生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出判断。对于直径较大(一般超过 5 毫米)的动脉瘤,其破裂风险较高,通常建议积极干预;形态不规则、瘤颈较宽的动脉瘤,也容易破裂,适宜采用介入栓塞。此外,对于有家族史、患有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且检查发现动脉瘤的患者,即便瘤体较小,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进行介入栓塞。
有些患者可能存在疑问,能否通过药物或生活方式调整来预防动脉瘤破裂,而不进行介入栓塞?实际上,药物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控制血压、改善血管状况,但无法消除动脉瘤本身。对于高风险动脉瘤,介入栓塞是更直接、有效的预防方式。
四、介入栓塞预防的注意事项
决定进行介入栓塞预防后,患者需做好充分准备。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同时,需停止服用一些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并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穿刺部位加压包扎,防止出血。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以及身体有无头痛加剧、肢体麻木等异常症状。在恢复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按医嘱定期复查,通过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评估栓塞效果,监测动脉瘤有无复发或变化。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作为预防脑动脉瘤破裂的前沿技术,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早期发现、科学评估和及时的介入栓塞,能有效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了解这一技术,有助于我们在面对脑动脉瘤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将潜在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