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冯子庆)每到流感高发季,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不少人深受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折磨。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若不及时科学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掌握正确的流感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守护健康。
一、流感治疗的基本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是流感治疗的关键。一旦出现高热(体温可达 39℃甚至更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干咳等典型流感症状,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通常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症状表现,结合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来确诊。尽早治疗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还能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治疗流感强调个体化,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合适方案。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和大龄儿童,若无严重并发症,可居家隔离治疗;但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肺病、糖尿病、肾病等)的人群,由于他们抵抗力较弱,感染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需要密切观察,必要时住院治疗。
二、流感的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是治疗流感的核心。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目前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奥司他韦可用于成人和 1 岁及 1 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在流感症状开始的 48 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能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扎那米韦一般通过吸入给药,适用于 7 岁以上的患者,但对于有呼吸道基础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以防引起支气管痉挛。帕拉米韦则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尤其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
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抗病毒药物并非对所有流感患者都有效,部分患者可能因病毒耐药等原因,使用后效果不佳。
2、对症治疗药物
除了抗病毒,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也很重要。针对高热,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这些药物不仅能降低体温,还能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尤其是儿童,必须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计算药量。对于咳嗽症状,可根据情况选择止咳药物。干咳无痰时,可使用右美沙芬等中枢性镇咳药;咳嗽伴有较多痰液时,宜选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药,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出。若患者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使用减充血剂或抗组胺药物缓解,如伪麻黄碱滴鼻液、氯雷他定等。
三、流感的护理与康复
居家隔离期间,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这有助于身体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每天尽量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或淡茶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 1500 毫升,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缓解发热导致的脱水症状。
在饮食方面,遵循清淡、易消化且营养均衡的原则。可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水果,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豆类等,为身体提供恢复所需的营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肠胃负担。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当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缓解后,并不意味着完全康复。此时仍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防止身体因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病情反复。可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从散步等轻度活动开始,循序渐进。
四、警惕流感并发症
流感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咳嗽加重、咳痰增多、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对于婴幼儿、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往往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流感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合理使用药物,做好护理与康复,就能有效应对。了解这些流感治疗知识,不仅能帮助自己和家人在患病时正确应对,也能在流感高发季做好预防,减少感染风险,让我们从容度过流感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