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濮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李兴坤)肝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并非一蹴而就。从健康肝脏到肝癌,往往是多种高危因素长期 “合力” 的结果。了解这些幕后推手,并掌握科学预防方法,是守护肝脏健康的关键。
一、肝癌的 “头号帮凶”: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是引发肝癌的最主要因素。数据显示,约 80% 的肝癌患者存在乙肝或丙肝病史。这两种病毒会持续攻击肝细胞,引发炎症,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修复,最终可能发生癌变。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病毒处于 “休眠” 状态,肝脏的慢性损伤仍在持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二、“吃” 出来的隐患:不良饮食习惯
黄曲霉毒素:发霉的花生、玉米、坚果等食物易滋生黄曲霉毒素,它是强致癌物,只需微量就能损伤肝细胞。日常选购食材时,务必避开霉变、变质的食物,储存时注意防潮。
高油高脂饮食:长期摄入过多油腻食物,会诱发脂肪肝。当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风险将显著增加。建议饮食清淡,多选择蒸煮烹饪方式。
酒精滥用: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加速肝硬化进程。研究表明,长期酗酒者患肝癌风险是普通人的 3-5 倍,戒酒或限酒是护肝的必要措施。
三、“沉默的杀手”:肝硬化与代谢疾病
肝硬化:无论是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还是脂肪肝,若未及时控制,都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此时肝脏结构被破坏,细胞癌变风险大幅上升。
糖尿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会促进肿瘤生长,肥胖人群患肝癌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 40% 以上。控制血糖、体重,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四、家族遗传与其他风险因素
肝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直系亲属中有肝癌患者,其后代携带易感基因的概率更高,需从年轻时加强筛查。此外,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如氯乙烯、亚硝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也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五、科学预防,从这 5 件事做起
接种疫苗:新生儿、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及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丙肝虽无疫苗,但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彻底清除病毒。
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如乙肝 / 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需每 6 个月进行一次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饮食: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均衡膳食,多摄入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
戒酒限药:减少酒精摄入,谨慎使用可能伤肝的药物(如部分中药、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管理基础疾病:积极治疗脂肪肝、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体重和血糖,延缓疾病进展。
肝癌的发生并非不可控。通过了解高危因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筛查,我们完全可以降低患病风险。别让疏忽成为健康的漏洞,从今天开始,为肝脏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