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媒体传播工作委员会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承办的肿瘤防治《科普讲堂》。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安阳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庄琰做客演播室,和我们深入探讨浆膜腔积液这一重要的医学话题。
首先请庄老师跟我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Q1:庄老师,先给我们讲讲什么是浆膜腔积液吧,人体有哪些浆膜腔容易出现积液呢?
答:人体内某些由浆膜(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包裹的腔隙中,异常积聚过多液体的现象。正常情况下,这些腔隙内含有少量液体(如胸膜腔约3-15mL),起到润滑作用。但当疾病导致液体生成过多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形成病理性积液
主要易积液的浆膜腔为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等。
Q2:人体内出现过多的浆膜腔积液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
腹水:腹胀、腹痛、食欲减退,腹泻,便秘,发热等
心包积液: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呼吸困难等
Q3:很多疾病都可能引发浆膜腔积液,常见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常见的病因:感染性(炎症性),肿瘤性,循环障碍(漏出液为主),免疫性疾病,其他(创伤或医源性,内分泌/代谢性)
肿瘤性积液:在浆膜腔积液中占比约15%-30%,恶性积液预后较差,胸腔积液(尤其是单侧大量积液)中肿瘤比例较高。
炎症性积液:总体占30%-50%,在感染高发地区(如结核流行区)比例更高,渗出液为主。
循环障碍(漏出液):占30%-40%,以肝硬化、心力衰竭为主。
Q4:当怀疑有浆膜腔积液时,临床上会采用哪些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呢?
1.初步评估(病史与体格检查,初步实验室检查)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CT/MRI,超声心动图)3.积液穿刺与实验室分析(积液常规与生化,细胞学与病原学检查,特殊检测)4.病因特异性检查(感染相关,免疫性疾病,肿瘤相关)5.有创检查(疑难病例)包括:胸腔镜/腹腔镜/心包镜,心包或关节穿刺引流
Q5 反复抽液对患者有哪些影响?
一、短期影响(操作相关)
1.疼痛与不适
o反复穿刺可能导致穿刺点疼痛、胸膜刺激(咳嗽、牵拉感)。
2.感染风险
o操作可能带入细菌,引发脓胸(尤其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患者)。
3.出血风险
o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胸。
4.复张性肺水肿
o快速大量引流(单次>1.5L)可能导致肺组织突然复张,引发肺水肿(表现为气促加重、低氧血症)。
o二、长期影响(反复操作)
o营养丢失与消耗
o恶性胸水中含大量蛋白,反复抽取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加重乏力、水肿。
o胸膜粘连与包裹性积液
o多次穿刺刺激胸膜增厚、粘连,形成"分隔状积液",后续引流困难。
o肿瘤种植转移风险
o极少数情况下,穿刺针道可能造成肿瘤细胞扩散(风险较低但需告知)。
Q6:如何减少负面影响?
1.严格掌握指征
o仅对症状性积液(如呼吸困难)引流,避免预防性抽液。
2.控制引流速度与量
o单次引流≤1.5L,缓慢引流(如使用引流袋自然重力引流)。
3.结合病因治疗
o全身治疗:化疗/靶向药控制肿瘤(如肺癌EGFR突变者用奥希替尼可减少积液)。
o局部治疗:胸腔灌注药物(顺铂/贝伐珠单抗)或胸膜固定术(滑石粉)。
4.支持治疗
o补充白蛋白、利尿剂(需监测电解质)
Q7 "抽水会不会越抽越多?"
→ 单纯抽液不治疗病因时确实可能,需结合抗肿瘤或原发病的积极治疗。
"能不能一次把水抽干净?"
→ 过量抽液风险大,应分次进行,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有没有不反复抽水的办法?"
→ 可考虑留置胸腔导管(如PleurX导管)或胸膜固定术。
持人:非常感谢庄老师今天为我们带来如此全面、深入且生动的浆膜腔积液科普讲解。相信通过今天的节目,观众朋友们对浆膜腔积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掌握了不少实用的防治要点。浆膜腔积液虽然可能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及时发现,积极配合专业治疗,就一定能够更好地应对。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