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市涧西区张沟村的老人们总爱望着村南那片郁郁葱葱的林场叹气——那片曾滋养了几代人的耕地,在退耕还林的背景下变成国有林场,本世纪初市场化的浪潮中,集体资产被以承包的名义长期占有,村里老人们说被侵占的日子比村里最年长的孩子岁数还大。从层层转包的迷雾到陈年租金的拖欠,张沟林场成了村民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疤”。直到“三清两建”工作专班进驻,这场跨越二十年的追讨战,才终于迎来了曙光。
专班组副组长张正化了解情况后,咬牙说要啃下“硬骨头”!追讨路上的荆棘与坚守成了专班组成员贾晓利难以磨灭的记忆。
专班刚驻村时,面对的是一团乱麻。林场被转手三次,现任承包者拿着模糊的合同声称“合法经营”,而上一任承包者已经去世,第二任承包者早已迁居外地,原始合同更是踪影难寻。村民们回忆:“最早的承包费是一年几千块,后来被人瞒着涨了价,钱却从没进过村集体的账。”
为了查清真相,专班成员扎进了村档案室,翻遍了近二十年的泛黄卷宗,一次次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会计。70岁的老党员李大爷记得,专班的贾晓利顶着烈日来家里了解情况,在家群众逐户进入,说话时喉咙都沙哑了。
找不到合同就找线索、找记忆、找人证——退休的经手人、调走的领导、村里老党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了解了合同的内容:“承包费每年8000元,前8年植树造林免租金,租金每年定时缴集体。”而实际拖欠的费用早已累计到十几万元。但现承包者却拒不认账,甚至放出“谁敢动林场,就别想好过”的狠话。专班成员没有退缩,带着政策文件上门宣讲,开会讨论,让村民们算清“集体资产流失账”。有一次,承包者带着亲戚半路截住大声呦呵“地没有从你们手里承包,也别想从我们这里收回,租金不交,看你们能怎么样。”专班的李见军副组长挺身而出:“我们是为全村人讨公道,合法合规,谁也别想耍横!”
就这样,在一次次拉锯、一场场谈判中,专班组用法律武器和群众支持,终于让承包者低下了头。当拖欠的租金打到村集体账户上时,所有人忘记了一个多月来追讨过程的艰辛。
如今,洛阳市涧西区张沟村张沟林场重新挂上了“村集体资产”的牌子,村民们盘算着用追回的租金修路、安装路灯。站在林场边,村党支部书记感慨:“二十多年了,这口气终于顺了!专班不是来走过场的,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这场追讨战,不仅追回了集体资产,更赢回了村民对村集体的信任,为“三清两建”工作写下了温暖而有力的注脚。
这场持续二十年的集体资产守卫战,在“三清两建”工作专班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下,最终实现了法治精神与传统伦理的和解、历史正义与发展诉求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