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灵宝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人民至上 维护基层安全
发表时间 2023-11-17 13:16   阅读 48038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林琳 马朕 杨小光(通讯员:王志华)

 

近年来,三门峡灵宝市面对各类风险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形势,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着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全市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数据网”

建立风险普查“数据网”。作为河南省第一批风险普查工作试点县,三门峡灵宝市风险普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充分发挥和运用灵宝市普查试点经验和做法,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力量、经费保障、质量管控等方面,建立了“政府主导推进+工作专班协调”“综合统筹协调+行业部门落实”“线上督查+线下督办”的“三个三”工作机制,全力确保普查人力、资金、技术有力有序保障到位,并形成了典型经验做法。三门峡灵宝市应急、交通、自规、林业、水利、气象、地震7大系统均已完成风险普查调查阶段工作任务,其中,应急系统共完成3大类30小类19037条(包括承灾体1364条、减灾能力11265条、历史灾害6408条)风险普查有效数据录入、审核、上报,为风险评估与区划、风险普查成果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省风险普查工作提供了“灵宝经验”。

 

 

 

 

 

 

 

 

 

 

 

 

 

 

 

“兜底网”

织密冬春救助“兜底网”。2022年以来,灵宝市共发生8次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市27950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9157.19万元。在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的支持下和三门峡应急管理局的帮助下,我局共争取上级资金268万元,救灾物资棉被2500床、棉大衣500件、防寒服500件、棉衣裤500套。坚持“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精准救助”原则,将受灾困难群众分为困难、比较困难、一般三类,优先考虑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市定”程序确定需救助对象,救助比例达100%,受到了省厅、市局的一致好评。

 

 

“新路径”

探索防灾减灾“新路径”。防灾减灾,以防为主,为实现从“救灾型”向“防灾型”转变,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灵宝市以朱阳镇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契机,深度践行防灾减灾理念,认真提炼创建工作经验,探索形成了“政府+N”新路径、“学校+减灾”新理念、“技防+人防”新网络三大亮点。与此同时,立足实际,聚焦应用,提升防灾减灾基础防御、应急保障、救灾处置“三项能力”,不断探索创新山区防灾减灾新模式。今年以来,开展市级灾害信息员暨普查工作培训两期,村级灾害信息员培训15期。规范了灾情信息报送与服务得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提升了各级灾害信息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为高效开展村级灾害信息上报和灾害预警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打通了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

 

 

“新格局”

开创防灾减灾“新格局”。2022年,灵宝市发生自然灾害2次,累计受灾人口16151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470.97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148.4万元。2023年,全市发生自然灾害6次,累计受灾人口1179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22.9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008.79万元。从数据上看,灵宝市今年受灾次数虽然相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但是经济损失和成灾面积同比下降很多,这充分说明了灵宝市各部门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置的联动更加紧密,落实应急预案的行动措施更加主动,“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的意识更加强化。这得益于我们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不断提升全社会防范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能力。

 

 

 

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入人心;众志成城,灾害面前并肩携手。在新时代下,我们应急人正以时不我待的信心与舍我其谁的担当,去守护这片美丽家园。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