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护养一河好水 润泽万亩良田
发表时间 2023-11-24 16:42   阅读 90001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韩留收 曹青(通讯员:吴晓兵)

“我公司生产的稻米,每年与云南、贵州、四川和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客商有3000万元左右的交易额。这不但得益于品种改良,还有优质淮河水的浇灌等因素有关!”日前,正阳县皮店乡潘氏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经理潘刚,这样与笔者会心倾谈。

原来,因入淮水源的污染注入,河砂滥采、水质破坏和堤岸湿地没有得到生态护理等,淮河水曾一度遭到污染,并影响了地表水质变化。有群众反映说,“那时淮河里不但鱼虾少了,吃着也变味了!”

为此,把淮河变美,绘就全县45公里淮河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成为近年来正阳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思路。

今年初,县工作会议或不同场合,该县多次要求县有关部门和沿淮各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精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让淮河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让当地群众受益受惠。

淮河生态中心编班建组3个,近30人,每天常年对河道河砂监管巡查;在入淮路口和原采砂点装置监控60个,在原采砂场装置防护栏1800米,人防+物防+技防同步实施,随时掌握45公里淮河河道动态。年初以来,无发生一起非法采砂。

正阳县水利、环保与乡村基层河长联合,并在当地公安部门配合下,加大对入淮水源的根治。对污染入淮水源的养殖场进行关停或转移;对来自村镇废水实行禁排。县环保局每周定期对淮河水进行监测。2023年,全年每次监测显示,淮河水质水体均为III类标准。

县水利和当地基层公安部门联合,常年对淮河网箱捕鱼和电网捕鱼进行打击。今年以来,清理网箱8处,清理拦河网具6处,打击电网捕鱼37起。促进了水质生态的良性循环。

正阳县林业和沿淮乡镇牵头,由乡镇、村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根据土质土壤,淮河河岸栽植生态林15000亩;在沿岸湿地撒种苗籽2000多亩。

多方努力和多种措施的实施,该县境淮河沿岸环境更美,水质更优。正阳县大林镇蔡庄村支部书记陶金庆说:“淮河水的优良,带来了沿淮几个乡镇地表水的改善,对人口用水和农作物灌溉都有说不完的好处!”原来,由于水质污染等原因,沿淮水稻面积25万亩左右,今年增至30万亩。并且兴起“虾稻共养”模式,仅大林镇“虾稻共养”面积近30000亩。

正阳县大林镇十门村支部书记孙军说:“淮河水由污染变优质,有益于农业生产。据检测,我们这里种植的水稻或小麦等农作物重金属含量比往年明显降低,有利于农产品走向外地市场,有利于当地群众的增产增收!”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