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党建引领调纠纷 化解矛盾解民忧
发表时间 2023-11-24 16:15   阅读 59366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吴国华 曹青(通讯员:杨保森)

去年以来,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为契机,发挥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借鉴“枫桥经验”,坚持“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着力构建矛盾纠纷“1+3+N”多元化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坚持多元调解。依托四级网格和村级警务室,建立矛盾纠纷“1+3+N”多元化解机制(即社区牵头;派出所、司法、法庭配合,其他行业部门、乡贤、“五老”等团队相关人员参与),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风险点,因案施策,及时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深化“一村一警”。三门闸街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一村一警”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全域推进社区警务站(室)建设,入驻挂牌、制度上墙,积极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建立以社区民辅警为主导,村组干部、网格员齐参与的工作团队,发挥矛盾联调主导作用,及时将辖区因矛盾纠纷引发警情、案件通报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整合资源,联动调处,多元化解,切实发挥社区警务室在社会治理中的“前沿堡垒”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固化在社区,提高社区民警的管事率,群众的见警率,推动警民协作、共保平安。目前,街道已建成警务室2个,社区警务站13个,并为每个警务室(站)配齐人员和工作装备。

发挥社会作用。一是吸纳社会力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积极与党外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开展“谈心谈话”,虚心接受他们提出的基层治理合理化建议。引导广大“两代表一委员”和“新乡贤”积极参与到信访矛盾调解工作中来,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做到矛盾调解问题苗头化解在基层,问题不出社区,消化在街道。以组为单位,动员老党员、退休职工干部、妇女主任等成立“志愿调解工作队伍”,协助开展人民调解等常态化治理工作,实现公共服务和治理触角由村向组延伸,变民意诉求“被动听”到民情呼声“主动问”。紧盯热点矛盾,积极排查化解。针对宅基地矛盾纠纷、婚姻家庭、情感、邻里、经济纠纷等基层常见问题,逐组逐户排查梳理,对排查出的一般矛盾纠纷当场化解,定期组织回访,对重大矛盾纠纷,成立“一对一”调解专班,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包案,集中攻坚,一抓到底,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规范化、经常化,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提升社会矛盾化解能力,推动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通畅无阻,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是发挥群团作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的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参与矛盾化解工作,有效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创新“党建+”模式。坚持把党旗插在矛盾化解第一线,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信访”变“信任”,促进党建与平安建设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双促进、双提升。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