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邓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一区主治医师 王东晓)在体检报告上看到“血管斑块”几个字,不少人会瞬间紧张起来,脑海中不断浮现血管堵塞、心肌梗死等可怕画面。血管斑块究竟是什么?它是否能被逆转?又该如何科学防治动脉硬化?这些都是关乎心血管健康的关键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心内科专家的视角,揭开血管斑块和动脉硬化的神秘面纱,探寻科学的应对之策。
一、血管斑块: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
血管斑块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管内壁光滑且富有弹性,血液在其中顺畅流动。但随着年龄增长,加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的影响,血管内皮会逐渐受损。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便会趁机进入血管内膜下,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堆积成脂质核心。与此同时,身体的修复机制会促使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分泌胶原纤维等物质,将脂质核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纤维帽”,这就构成了血管斑块。
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的纤维帽较厚,脂质核心较小,不易破裂,对血管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不稳定斑块的纤维帽较薄,脂质核心较大,容易破裂。一旦不稳定斑块破裂,就会激活血液中的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二、血管斑块能逆转吗?科学研究给出答案
多年来,医学界对于血管斑块能否逆转一直存在争议。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血管斑块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除,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血管斑块是有可能实现逆转的。
多项临床研究发现,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尤其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的含量,是逆转血管斑块的关键。当LDL-C水平显著降低时,斑块内的脂质成分会逐渐减少,纤维帽也会变得更加厚实,斑块体积缩小,稳定性提高。此外,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斑块的逆转。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血管斑块的逆转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非所有斑块都能完全消失,而且已经受损的血管壁结构很难完全恢复如初。
三、心内科防治动脉硬化的科学方法
1、严格控制危险因素
血压管理:高血压会对血管壁产生持续的高压冲击,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硬化进程。因此,定期测量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低于140/90mmHg,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以及必要时服用降压药物,来实现血压的有效控制。
血脂调控: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是防治动脉硬化的核心环节。除了遵循低脂饮食原则,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将 LDL - C 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对于不同风险人群,LDL-C的控制目标有所不同,例如,冠心病、脑梗死等高危患者,LDL-C应降至1.8mmol/L 以下。
血糖监测与控制: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均衡饮食,避免高糖食物)、规律运动、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维持在稳定水平,同时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增加,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动脉硬化;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戒烟和限制饮酒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遵循均衡饮食原则,以低盐、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例如,深海鱼类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抗炎,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可降低胆固醇吸收。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哑铃、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7-8小时,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的修复。长期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血压、血脂和血糖的调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促进动脉硬化。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阅读、旅游、与朋友交流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心血管健康同样重要。
3、定期体检与药物治疗
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等项目,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斑块和动脉硬化的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用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可调节血脂、稳定斑块,降压药、降糖药等用于控制基础疾病。同时,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血管斑块虽然是威胁心血管健康的一大隐患,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的方法,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血管斑块的逆转,有效防治动脉硬化,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从现在开始关注心血管健康,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