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对话】姚志华:得了淋巴瘤 医生为啥让我等等看
发表时间 2025-04-29 09:54   阅读 85793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媒体传播工作委员会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承办的肿瘤防治《名医对话》。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淋巴瘤专委会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淋巴综合内科主任医师 姚志华做客演播室,围绕惰性淋巴瘤这一关键话题,为我们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实用价值的科普解读。

首先请姚主任跟我们打个招呼。

大家好,我是河南省肿瘤医院淋巴综合内科医生姚志华,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云端,一起聊聊淋巴瘤的那些事儿。

问题一:姚主任,什么是惰性淋巴瘤?它在淋巴瘤家族中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地位?与侵袭性淋巴瘤相比,有哪些本质区别?

好的,主持人,首先我们要了解淋巴瘤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包含100多种亚型的“大家族”。就像不同植物生长速度不同,有的淋巴瘤发展迅猛(如侵袭性淋巴瘤以及高度侵袭性淋巴瘤),需要立刻干预;有的淋巴瘤类型恶性程度低、生长非常缓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惰性淋巴瘤,它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内不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和健康问题。这类淋巴瘤在整个淋巴瘤家族中的占比还是非常高的,大概占到30-40%,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虽属于不可治愈的肿瘤,但生存期很长,治疗讲究时机,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问题二:患者在确诊惰性淋巴瘤后,常常会被医生建议采取 “等待观察” 的策略,这是为什么?

基于我们刚刚讲到的惰性淋巴瘤的特点,相当一部分患者是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确诊,病变虽然看起来广泛但肿瘤体积很小,患者往往没有因淋巴瘤导致任何不适和血生化异常,肿瘤细胞增殖缓慢。研究显示,过早治疗没有给这部分患者带来额外的生存获益,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密切监测下,专科医生在肿瘤相对快速进展或症状出现时及时干预,也为时不晚,不影响总体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还有一部分惰性淋巴瘤患者,肿瘤非常局限且未影响器官功能,而患者不适合局部放疗或对治疗心存抵触,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变化,推迟启动治疗。  

问题三:对于惰性淋巴瘤患者来说,“等待观察” 是否意味着不用管、不治疗?在这一阶段,患者自身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一定要知道,“观察等待” ≠ 放任不管。要按照专科医生建议,执行定期随访计划:每3-6个月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症状评估,动态监控病情。要关注需要启动治疗的信号:比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减轻(B症状)、淋巴结快速增大、血细胞减少或器官受压引起疼痛等症状。 我给患者的关键建议: 

1. 记录症状变化:如发现肿大淋巴结短期内增大或出现新包块、不明原因发热或疲劳加重、夜间盗汗等全身不适症状,请及时联系医生。  

2. 保持健康规律生活: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3. 注重心理调节:放松心情,拒绝焦虑,精神压力大时可通过正念冥想、家人朋友交谈或心理咨询疏导情绪。 

问题四:当惰性淋巴瘤发展到哪些阶段或出现哪些症状时,医生会认为进入了必须治疗的关键节点?判断治疗时机的标准具体有哪些?

对,您所说的需要治疗的关键节点我们也称之为具备了治疗指征。惰性淋巴瘤出现以下治疗指征时,就需要我们给予患者及时的规范的治疗了。1.肿瘤负荷高或进展相对迅速时,比如肿大淋巴结融合,直径达到巨块型的标准了,或者淋巴结进行性增多增大,比如6个月内体积增大超过50%;或者肝脾肿大伴有腹胀纳差症状;2.患者出现了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影响了生活质量;3、血液生化检查异常,比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异常增高或减少,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4.重要器官脏器受累引起功能受损:比如胃肠道惰性淋巴瘤引起梗阻出血、肾脏受侵犯导致肾功能异常等;5.出现从惰性淋巴瘤可能转化为侵袭性强的淋巴瘤迹象时:比如PETCT提示代谢活性显著升高,肿瘤进展迅速等;6.其他特殊情况:患者的意愿,尽管不符合上述标准,但患者无法控制的焦虑紧张,强烈要求启动治疗时。出现以上情况时,那就是我们认为具备治疗时机了。

问题五:惰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案通常有哪些?不同治疗方案分别适用于哪些病情阶段和患者个体情况?

惰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具体病理类型、病变范围、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来综合考量和制定。一般来说,如果病变很局限,那我们可以采取放疗这种局部治疗手段加或不加药物治疗;如果病变广泛具备治疗指征了, 那就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综合评估情况以及指南推荐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惰性淋巴瘤绝大多数是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比如滤泡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边缘区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药物治疗中会包含针对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原靶点和分化增殖的信号通路药物,比如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靶向免疫调节药物来那度胺、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奥布替尼;还有经典的免疫化疗方案比如BR、R-CHOP方案等;针对复发难治的惰性淋巴瘤,CART、双特异性抗体,EZH2抑制剂、PI3k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等都是可选择的治疗的药物。

问题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兴手段在惰性淋巴瘤治疗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有哪些突破?

惰性淋巴瘤的免疫和靶向药物治疗通过精准机制显著提升了惰性淋巴瘤的治疗疗效,尤其对传统治疗失败的患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突破进展可以说是改变了惰性淋巴瘤的治疗格局,除了我们经典的免疫化疗方案外,完全由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组合而成的无化疗方案成为惰性淋巴瘤一线治疗选择。多种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组合方案使得绝大多数惰性淋巴瘤能够达到深度缓解,微小残留病灶转阴,疾病长期控制,患者总的生存时间已达到正常人群水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新的理念:走向功能性治愈成为可能。

问题七:惰性淋巴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常见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医生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和处理?

无论是化疗药物,还是靶向免疫治疗药物,都有相应的副作用,这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既不能回避,但也不要片面夸大药物副作用,因为疾病本身的损害远远大于药物所导致不良反应。我们老百姓经常说是药三分毒,但别忘了后一句:还有七分是救命。经典化疗药物和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谱存在差异,比如前者可能会引起脱发、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后者在这些方面不良反应较轻微,但也有其特殊需要关注的不良反应,比如皮疹、乏力、BTK抑制剂的房颤及出血发生风险。有一个共同需要关注的不良反应,那就是免疫功能的抑制,因为我们面对的敌人是淋巴瘤,我们的药物就是要清除淋巴瘤细胞,但也一定会影响到正常的淋巴细胞,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增加感染的发生风险,所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饮食要干净卫生,居住环境要清洁,定期可以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加体液免疫力。但对于免疫增强剂,比如胸腺肽的使用,目前还有争议,具体能否使用还需要根据具体患者所患淋巴瘤类型及情况来个体化做决定。

问题八:心理因素对惰性淋巴瘤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有着怎样的影响?在 “等待观察” 及治疗过程中,患者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是的,心理因素其实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由于惰性淋巴瘤进展缓慢,病程长,可能长期带留生存,患者的心理压力确实比较大。而长期慢性压力和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功能抑制都有相关性,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还是非常提倡患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一方面主动了解惰性淋巴瘤特点,减少对它的恐惧和错误认知,接纳它,避免过度担忧未来;学会情绪管理,必要时药物及专业医生辅助,缓解焦虑抑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看书听音乐,健康日记记录,这都有助于患者发现自身进步,增强对疾病的掌控感,当然也需要家人的支持,也要主动和您的专科医生团队沟通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误解和焦虑。相信科学、相信专业的力量。

主持人:非常感谢姚主任为我们带来的这场精彩纷呈的有关淋巴瘤的科普讲座。疾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挑战,更是对认知与心态的考验。希望每位患者都能科学认识惰性淋巴瘤,在 “等待” 时保持理性与从容,在治疗中坚定信心与勇气。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