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濮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马宗仑)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突然感觉心跳加速、心慌,或者心脏 “漏跳一拍” 的经历?这些看似偶然的不适,很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 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像精准的时钟,规律地跳动着,为全身输送血液。但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跳动的节奏就会被打乱,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了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和预警信号,是及时发现和干预的关键。
一、心律失常:心脏节奏的 “失控者”
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电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发生改变。心脏的电活动就像一套精密的电路系统,从窦房结这个 “总开关” 发出电信号,依次传导至心房、心室,指挥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一旦这套电路出现短路、漏电等问题,心跳就会失去正常节奏。心律失常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心跳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根据发生部位,又可分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症状和危害也不尽相同。
二、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及预警信号
1、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 60 - 100 次 / 分钟,当心率超过 100 次 / 分钟且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时,就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它通常是身体对某些刺激的正常反应,如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也可能由发热、贫血、甲亢等疾病引起。预警信号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心跳加快、心悸,可能伴有胸闷、气短,在休息或去除诱因后,心率往往能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且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警惕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就医检查。
2、窦性心动过缓
与窦性心动过速相反,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 60 次 / 分钟。一些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运动员或身体素质较好的人,由于心脏功能强大,安静时心率可能会偏低,这属于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然而,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则可能由心肌病变、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严重时甚至出现晕厥、心绞痛等症状。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率持续低于正常范围,并且伴有上述不适,应尽快到医院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3、早搏
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通俗来讲,就是心脏在正常的跳动节律中,提前出现了一次额外的跳动。很多人都有过早搏的经历,感觉心脏突然 “咯噔” 一下,或者像坐电梯时的失重感,之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心跳停顿。偶尔出现的早搏,可能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早搏频繁发作,每分钟超过 5 次,或者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就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4、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在房颤发作时,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代之以快速而紊乱的颤动,导致心跳不规则且往往较快。患者会明显感觉到心慌、心悸,心跳毫无规律,有时快有时慢,还可能伴有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房颤最大的危害在于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到脑部,就会引发脑栓塞(中风),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此外,长期房颤还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及时治疗和预防血栓至关重要。
5、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心率通常在 100 - 250 次 / 分钟。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悸、胸闷、胸痛,可能伴有血压下降、头晕、黑矇,甚至突然意识丧失、抽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猝死”。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律失常,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三、如何应对心律失常?
当出现上述心律失常的预警信号时,不要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保持冷静,尽量记录下症状发作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长以及伴随症状,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诊断病情非常重要。其次,及时到医院的心内科就诊,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对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缓解压力等,症状往往可以得到改善。而对于病理性心律失常,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相应的治疗。
心律失常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预警信号,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和应对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让我们共同守护心脏的正常节律,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