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的司法温情 扶沟法院巧解“无言”诉讼案
发表时间 2025-07-23 16:37   阅读 74556

法庭之上,没有激烈的言语交锋,只有指尖翻飞的手语、专注书写的笔迹,以及法官充满理解与耐心的目光。近日,扶沟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特殊的离婚纠纷案件——原被告双方甲某与乙某,均系聋哑人士。

这起“无言”的诉讼,面临着独特的沟通困境。书面交流存在局限,家属转述又难免掺杂主观色彩。承办法官王军荣没有退缩,她创新沟通方式,将手势、哑语与文字书写紧密结合,在庭审中搭建起一座跨越无声世界的桥梁。每一次精准的手语表达、每一段清晰书写的文字,都让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得以完整呈现,诉讼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案情背后是感情的疏离。甲某与乙某于2015年登记结婚,育有女儿涵涵(化名)。孩子出生不久,乙某外出务工,长期分居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甲某去年曾起诉离婚后又撤诉,今年6月再次坚定地走上法庭。庭审后,双方虽均同意离婚,却在涵涵的抚养权归属上争执不下:甲某要求女儿随其生活,乙某每月支付500元抚养费;乙某则以孩子一直随其家人生活为由,也坚持要抚养权。

面对这一僵局,王军荣法官深知,第二次起诉往往意味着矛盾更深。她放缓节奏,超越单纯的法条解释,将“法言法语”通过手语耐心传递,更在书写中融入对当事人生活不易的理解和对孩子未来的深切关切。她引导双方围绕子女抚养、财产分割换位思考。情理法交融的“无声交流”如春风化雨,逐渐融化了双方心头的坚冰。

“孩子肯定会想念妈妈,记得来看看孩子。”乙某通过手语传递出这句朴素而深情的话语,标志着对立情绪的显著缓解。最终,双方在充满司法温情的氛围中达成调解,郑重地在协议上按下指印,为这段特殊婚姻画上了平静的句号。

指尖传递法理情,纸笔手语化坚冰。这场“无言的诉讼”,是扶沟县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缩影。面对特殊群体的司法需求,扶沟县人民法院以专业素养与人性温度,将看似难以逾越的沟通鸿沟化为理解与和解的通途。手语与纸笔搭建的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通往实质公平正义的路径。它无声地宣告:法律的公正与司法的温度,一个都不能少,也绝不会在沉默中缺席。(通讯员:樊帅)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