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市审判质效推进会上,正阳县人民法院公布的一组数据格外“吸睛”:2024年6月份,正阳县人民法院一审民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5.42%;法官人均结案22件,下降3.4%。
这得益于正阳县人民法院前移解纷关口、下沉解纷力量、推行精细解纷管理,大力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诉,减少诉中衍生诉讼。
关口前移 打造多元解纷机制
一名被欠薪5年之久的农民工顺利拿到了1.46万元工资;一名交通事故受伤的受害者拿到了6.7万余元赔偿款。近日,正阳县人民法院通过联合调处模式,诉前化解了两起矛盾纠纷。
近年来,正阳县人民法院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坚持解纷关口前移,打造由党委领导、关口前移、县乡村三位一体多元纠纷解决新机制,在县乡两级成立矛盾纠纷联合化解中心,以法庭为依托,设立诉讼服务站,在村(社区)设立诉讼服务点。在化解矛盾纠纷时,由法庭法官、政府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旨在发挥基层政府、人民法院、人民调解职能优势,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的解纷需求。
如今,一旦发生纠纷,各路人马上跟进。属地性强的纠纷先由人民调解组织化解,专业性强的纠纷先由行业调解组织化解,重大敏感的纠纷则先由基层党政力量联合化解。经多方努力仍无法化解的,再起诉到人民法院,实行递进式解纷模式,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共治联动效应,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力量下沉 服务触角向前延伸
2024年5月11日,一场特殊的调解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某镇某村土地承包村民与村委会干部发生激烈争吵,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鉴于涉及众多农户,争议较大,为妥善化解纠纷,正阳县人民法院真阳法庭启动“六位一体”联调机制,主动靠前与真阳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镇政府、乡贤组成联调队伍,并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联调队分别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乡规民约等方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剑拔弩张的气氛终于平息下来,双方握手言和。
这只是正阳县人民法院主动与各级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工青妇、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对接,建立“1+N”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个缩影。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正阳县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体系,借力基层司法资源,不断延伸司法职能,通过法官进社区以及培育法律明白人、司法协理员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乡村和城镇社区治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人才、退休法官等专业队伍作用,充分发挥第三方力量在矛盾纠纷总量上升态势下的“减速器”“防火墙”作用。
为让多元解纷机制更加开放、包容,构建点、线、面结合的联合化解大格局,让多元解纷触角延伸至基层,推出基层诉源治理“拳头产品”。如正阳县人民法院王勿桥法庭推行“前置式”跨界调解,整合法庭辖区行政、司法、村民自治等资源,通过“警法联合、庭队协作、所庭对接”的方式,将化解力量前置;真阳法庭充分利用当地老党员、老乡贤、老干部、老战士、老退休干部等乡村五老,与村干部一起参与调解;2024年以来,该院诉前化解纠纷共113件,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仅为1.5%。
诉前调解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谢谢你们帮助调解,让我这么快就拿到了钱。”4月12日,在正阳县清源街道社区,真阳法庭庭长程瑜对案件进行回访时,一起事故责任纠纷案的原告李某激动地说。
2023年12月,李某受雇于王某给何某家建房。在建房过程中,李某不慎受伤,导致腰椎骨折。李某诉至正阳县人民法院,要求王某、何某共同赔偿58万元。
2024年5月,经法庭指导,街道社区组织涉案当事人进行调解。随后,法官采用“背对背”调解法缓解了当事人的情绪,并进行了疏导,最后组织当事人“面对面”调解。法官让当事人“面对面”诉说了心中的怨气,并进行了耐心疏导,用审理过的生动案例教育当事人,让当事人认识到处理好相邻关系的重要性。经过调解,当事人的心结终于解开了,达成调解协议,由王某、何某共同赔偿李某26万元。
程瑜说:“我们辖区有真阳街道、吕河等3个乡镇,辖区矛盾纠纷多以离婚、邻里纠纷为主。”针对辖区的主要矛盾纠纷,法庭通过巡回审判、结合现有的诉前调解工作室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对分歧较大的案件严格按照流程第一时间立案,并及时开庭、判决,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对于诉前调解需要司法确认的案件,我们及时审查予以确认,帮助群众尽快解决矛盾纠纷。”程瑜说。截至目前,法庭辖区3个镇级联调联处委员会共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办案质效大幅度提升。
“在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实践中,我们根据各镇产业、地域、矛盾纠纷等要素,因地制宜打造了助企、护农、家事等特色法庭品牌,目的就是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审判质效持续提升。”正阳县人民法院真阳法庭庭长程瑜说。(通讯员:王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