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治医师 韩凯昊)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在这个季节,脑血管疾病进入了高发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寒冷的天气会给脑血管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并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平安度过冬季的关键。
一、冬季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冬季气温较低,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血压的急剧升高更容易引发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同时,寒冷还会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从而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的发病几率。此外,冬季人们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减缓,加上春节期间饮食油腻、饮酒增多等因素,也会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诱发脑血管疾病 。
二、冬季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
1、注意保暖,保护血管
寒冷是冬季诱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做好保暖工作至关重要。外出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可以佩戴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避免寒冷直接刺激头部和颈部血管。室内温度要保持适宜,一般控制在 18 - 22℃,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同时,在早晨气温较低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如需外出,最好在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再出门。
2、合理饮食,调节血脂血压
冬季饮食既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来抵御寒冷,又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油腻。可适当增加一些温热性食物的摄入,如羊肉、牛肉、桂圆、红枣等,有助于驱寒保暖。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脑血管破裂的风险。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 6 克,少吃动物油,以植物油代替。此外,适量饮用绿茶、黑茶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
3、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虽然冬季天气寒冷,但仍需保持适度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力。选择适合冬季的运动方式,如室内健身操、太极拳、瑜伽等,也可在天气较好的时候进行散步、慢跑等户外运动。运动时间以饭后 1 - 2 小时为宜,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湿衣服,防止着凉感冒。
4、规律作息,稳定血压
冬季昼短夜长,人们的作息时间也应适当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晚起,避免熬夜,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血压的稳定。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 7 - 8 小时,良好的睡眠可以使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因为激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5、定期体检,监控病情
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冬季要更加重视定期体检。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药量。如果发现指标异常或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此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做好预防工作刻不容缓。通过注意保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和定期体检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冬季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在寒冷的季节里为脑血管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自己和家人远离疾病的困扰,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