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洛阳市西工区金水湖街道史家湾社区的“解忧农场”里,一片片方格状的菜地绿意盎然。市民陈先生正带着孩子采摘自家种植的有机蔬菜:“在这里租了块小菜园,周末来浇水施肥,孩子认识了作物,老人找到了田园乐趣,全家都能吃上放心菜!”
像陈先生这样的“都市农夫”已有几十户,他们通过认领菜园体验农耕,而村集体则通过租金实现了稳定收益,昔日废弃厂房如今化作连接城乡的活力空间。

这片欢声笑语的场景,正是史家湾片区以重点项目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2025年,该片区通过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协同发力,三大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更具获得感。

一、废弃厂房变身“共享农场”,盘活资源惠及民生
利用社区内1400余平方米的废弃厂房,史家湾片区创新打造了集农耕体验、产品展销、直播推广于一体的“共享农场”综合体。财政资金建设功能性空间,社会资本投入装饰运营,二者有机结合让闲置资源重焕生机。项目目前已竣工,运营企业正在紧锣密鼓装修,装修完成后将与一期合并运营,形成规模效应,持续为市民提供田园生活体验,为村集体注入租金收益活水。

二、大棚基地构建全产业链,务工群众喜增收
在新建的农业大棚种植基地,原本闲置在家的居民李大姐如今成了“产业工人”。“土地流转有租金,大棚务工有薪金,年底还有分红金!”她一边整理着鲜嫩的草莓苗,一边笑着说。基地创新“运营前置”合作机制,企业负责市场端运营,农户通过订单种植参与产业链。项目已解决30余人就业,带动群众年分红超8万元,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增收有保障”的多重效益。

三、民生道路升级,畅通村民幸福路
“过去这条路坑洼不平,雨天根本没法走。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出门方便多了!”村民张大爷站在新修的主干道上感慨不已。全长近2公里的道路提升工程彻底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成为连接史家湾片区发展与群众幸福的“纽带”,赢得广泛赞誉。

四、三村联动绘新篇,特色产业赋能未来
立足现有基础,史家湾片区正谋划更宏大的发展蓝图——推动史家湾社区的花青素玉米、草莓种植与周边党湾、圪垱头两个社区联动,打造集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三社区优势互补,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并延伸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等业态。

更引人注目的是,史家湾片区计划通过系统化内容创作塑造地域IP,打造独特的乡村标识体系。以品牌赋能产业增值,以文化提升乡村魅力,最终形成“特色种植为基础、三产融合为路径、地域IP为引领”的振兴新模式,让片区产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从解忧农场的欢声笑语,到种植基地的丰收喜悦,再到畅通道路上的满意笑容,史家湾片区的每一个变化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群众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百姓的幸福日子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