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泰山庙镇:香菇种植绘就乡村新“丰”景
发表时间 2025-01-16 12:32   阅读 79038

泌阳县泰山庙镇是香菇种植生产适宜区,特别是素有“中国花菇第一村”的乔庄经济开发区,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宽广。多年来,经全镇上下共同努力,连续加大培育力度,香菇种植产业已经展露出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已经成为泰山庙镇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眼下正值香菇生长的关键时节,走进泰山庙镇乔庄村香菇大棚内,只见棚内钢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菌棒菌棒上一朵朵圆润饱满的菇朵探出“小脑袋”煞是喜人。为了增加收入,带动村民致富,乔庄村村民禹胜男投资建立了30多座大棚种植花菇,同时还成立了泌阳县胜男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据禹胜男介绍,建一个大棚需要约2万元,建成后吸纳村民管理,花菇长出来后,合作社负责回收。村民一年收益可达5万元,还可以掌握花菇种植技术。合作社再将花菇通过物流销售至全国各大城市,促进全村食用菌经济发展,实现致富梦。

近年来,泰山庙镇乔庄村立足特色资源,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以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引导农户以自家院落为阵地,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载体,让庭院“方寸地”变成增收“聚宝盆”。天刚刚亮,乔庄村村民王保谦和往常一样,早起忙完家务,就在自家庭院的食用菌大棚里忙碌了起来。和王保谦一起在食用菌大棚劳作的还有同村的几名村民,他们大多是村里的脱贫户,最多的时候有20多名脱贫户在这里就业,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元左右。“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干得好,我一天下来能挣100多元钱,不比在外打工赚得少,还可以照顾到孩子。”正在大棚内采摘香菇的村民钱大姐开心地说。她一边说着,一边和同伴们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香菇采摘下来,按照大小分装在不同的筐内,大家边干边聊,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目前,乔庄村形成了菌种繁育、香菇种植、仓储物流等产业链。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升级,香菇行业从低端价格竞争转向高技术含量比拼,处于产业链最前端的,当属菌种研发。乔庄村积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开展菌种研发,清香缘菌业就是这方面的领军企业。乔庄村马兴栓是远近闻名的种菇大户,他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香菇,还被评为全县的种菇状元。1996年,他成立了泌阳县清香缘食用菌有限公司,并实现春、夏、秋一年三季产菇的目标,年产菌棒100多万棒,年产值160万元,菌棒除了满足本地菇农需要外,还销往西北和东北,甚至远销海外,每年还带动30多户周边村民在公司上班增收。在自己种菇致富的同时,马兴栓还积极为想种菇的村民无偿传授种植技术帮助致富,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30余年,作为一名香菇种植科技特派员,他为全县20000多名村民传播了香菇种植技术。每年,他还到省外讲授香菇种植技术,如今,甘肃、宁夏、东北等地不少农民,在他的技术指导下通过种植香菇也走上了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乔庄村的香菇产业发展只是泰山庙镇发展香菇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泰山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特色经济,积极鼓励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资源来发展食用菌产业,并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的整体思路来推动食用菌产业更好发展,“发展香菇产业,产业有效益、群众有收入,也是实打实的富民项目。”

泰山庙镇党委书记吴刚表示,今年以来,泰山庙镇超前谋划,按照香菇种植要求,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探索建设高标准智能化现代农业园区。尤其是在县食用菌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泰山庙镇乔庄村正在建设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为菇农更加做好香菇种植,加工、销售提供技术、信息、市场服务和技术支撑力度。依托高品质花菇、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种植,做强产业集群、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特色。下一步,要充分释放全镇各个香菇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做好土地流转、科技推广、加工销售等服务,加速香菇产业发展壮大,让小香菇成为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幸福菇”,为乡村振兴打下牢固的产业基础。(通讯员:陈远志 李先树)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