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多,我不放心,还来交代交代。”7月21日,商城县久雨初晴,河凤桥乡塘堰较多,土质疏松,一不小心就会脚下塌方,掉进水里。孙玉洁老师想着学生们暑期在家,还是不放心,就和当校长的丈夫代兵先一起,重点走访像王军成这样家庭孩子多、监护力量薄弱的家庭。
从王军成家出来,孙玉洁又急忙赶到学生吴锦坤家。这是孙玉洁老师暑假家访的画面。
河南省商城县河凤桥乡新楼小学是一所片区完全小学,交通落后,在校学生不足百人,有14名老师,孙玉洁是其中一员。孙玉洁是六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还是寄宿女生的陪寝员,学生的学习、生活,孙玉洁都要负责,学生的基本情况也都了如指掌。她是老师口中的好同事、家长口中的好老师。
是教师 更是“名师”
河凤桥中心学校教研员走进新楼小学推门听课,遇上孙玉洁在上一节“把春天装进瓶子里”的实践课。学校东面的小山坡上,孙玉洁和学生们三三两两或交头接耳交流着什么,或趴在树根草丛找寻着什么,或围在老师身边叽叽喳喳……孙玉洁结合课本内容,把课堂搬进自然。教研员曾庆华说:“灵活运用身边资源,充满创新思维,课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值得全乡推广。”
“与城市学校相比,我的做法不值得一提,但乡村留守孩子觉得新奇,专注力特别强,学习效果好,我就坚持下来。”孙玉洁表达了自己教学改革的一点看法。
“我要做一名好老师。”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孙玉洁就暗下决心。孙玉洁的“好老师”不是象牙塔顶端的教育家,不是中原名师,就是乡村学校的坚守人。“学校里的孩子越来越少,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课堂上,孙玉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创新思维如同春风吹过田野,让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她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优异的成绩单浸润着她无数个日夜精心备课和悉心辅导流下的汗水。
农村学生阅读量小,阅读能力差。孙玉洁摒弃死学书本的模式,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范文中优美的句子词语,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名著精彩段落品评”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她引导学生仿写句子,鼓励学生为课文补充结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解决农村作文教学“老大难”问题。
面对课标新教材新,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学科专业要求。工作之余,孙玉洁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在办公室和同事们就教学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参与课题《小学班级座位编排的方法研究》,取他山石,琢自家玉,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是经师 也是“人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孙玉洁传授知识,更塑造灵魂。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常给孩子们讲述伟人的故事,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
学生吴锦坤的父母离异,爷爷奶奶心疼溺爱,对孙子的要求不高,导致吴锦坤出现管不住、玩游戏成瘾的现象。手机被收起来后,竟然想方设法再买手机。家长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吴锦坤更加叛逆,已然成为问题少年。孙玉洁明白“知其心方能救其失”。她坚持开展“四心”工作,即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从源头上引导他,让他参加班级或学校的一个活动,将他拉到学生和老师的关注点上,给他正面表现的机会,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话,用无关学习的话题打开吴锦坤戒备的心扉,让他觉得孙老师是自己的朋友;肯定吴锦坤每一次的点滴进步,让他觉得自己身上还有闪光点;真诚提出他的错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慢慢地,吴锦坤在变化着。为此专访了吴锦坤的爷爷吴忠海。“哎呀,俺们后悔死了。想着孩子没有妈妈,舍不得管,要不是孙老师,俺家孙子就丢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吴锦坤学习重回正轨,成绩进步很快。
多年来,孙玉洁把培养学生阳光、正直、善良、宽容的品质,当作思想教育的头等要事。学生曾因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孙玉洁不是严厉批评,而是在了解事情经过的基础上,采取了分析原因——各自反省;分别肯定——找出优点;集体教育——创建氛围;后续关注——积极引导的工作法,让学生们明白友谊的珍贵和宽容的力量,这也成了孙玉洁的学生工作法。
为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孙玉洁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担当。今年学校举办“六一儿童节”活动,全部交给学生负责。她鼓励学生们自主策划、分工协作,活动不仅让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和团队的力量。
是老师 也是“妈妈”
商城县是外出务工人口大县,留守学生特别多,这在河凤桥乡新楼村体现得特别明显,71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就有45人。“商城县是教育强县,很多家长创造条件将孩子转进城区上学,留下来的大多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我觉得他们是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的关心爱护。”孙玉洁说。在孙玉洁的带领下,新楼小学14个老师分包了全校71个孩子。每当课余时间、午休时间,每个老师周围总是围满了学生。
“孙老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她是我的孙妈妈。”学生王军成看到孙玉洁老师来到他家,连忙招呼并和姐姐坐在孙老师旁边,讲述了一件往事:王军成兄妹众多,生活极端贫困。有一次上课,他小脸赤红、昏昏沉沉,一问才知道是发烧了,家里舍不得花钱看病,让他硬扛。孙玉洁连忙给他送往医院就诊,高烧差一点出了事。病床上王军成久久望着孙老师,眼里充满感激的泪花。“孙老师知道我是冻坏的,又给我买了两件新棉袄。”王军成扶了扶近视眼镜,补充道。王军成家人来到学校感谢孙老师,并还上孙玉洁垫付的医药费。孙玉洁婉拒了,并教育家长,孩子病了要及时就医,生命至上。
“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一日午饭后的休息时间,一个叫李昱瑶的小女生切切地试探着孙玉洁。她跟孙玉洁说,妈妈在外面打工,长时间没有回来,她说妈妈不要她了,很想要一个妈妈的拥抱,便鼓起勇气对孙老师说了这句话。看着李昱瑶清澈的眼眸和期盼的眼神,孙玉洁用温暖的臂膀抱着孩子,跟她讲述妈妈的辛苦,化解她的心结。孙玉洁让李昱瑶每个星期用她的手机和妈妈通视频电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年来,孙玉洁爱生如子,用爱为这些困境中的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和美好。孙玉洁的努力得到认可,她先后获得市“优秀教师”、县“文明教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和孙玉洁交流时,问她这些年是如何坚守的,孙玉洁动情地说:“是可爱的孩子、淳朴的乡亲、亲爱的同事让我坚信,教育是改变孩子一生的事业。为此,我只有从细处着手,用心从教,把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做细做实,唤醒孩子的心灵。”
“我们乡教学点分散,学生分散,孙玉洁老师坚守乡村,就像一缕星光,照亮了一处,但也必定可以成燎原之势,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河凤桥乡中心学校校长彭传斌说。(通讯员:夏宣宝 王任道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