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义马市,一场恋人分手后围绕恋爱期间借款的纷争,在检察机关的温情调解下成功落幕,为这段“因爱生债”的波折画上了平和的句点。
徐某与冯某,曾是大学校园里的同窗,自 2017 年坠入爱河,情意绵绵时,双方资金往来频繁。然而,2017 年 12 月 24 日至 2018 年 4 月 1 日期间,冯某向徐某借款 34981 元,并出具借条。怎奈,爱情的小船在岁月长河中飘摇不定,最终两人分道扬镳,矛盾也接踵而至。徐某遂向义马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冯某支付 4 万元整,庭审中变更诉求为偿还借款 34981 元,法院判决支持了徐某的请求。冯某对此不服,申请再审,却遭驳回,无奈之下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曾经的“怦然心动”演变成如今的对簿公堂,往昔的浓情蜜意化作如今的剑拔弩张。冯某拿出新的证据,表明 2018 年 4 月 1 日至 2018 年 12 月 21 日期间,双方在微信上有相互转款,相互抵消后,冯某合计转给徐某 4440.1 元。
面对这一复杂棘手的案件,办案检察官李国强没有生硬地依法裁决。他深知,双方皆为年轻人,又属恋爱期间的债务纠纷,倘若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冯某或许会抗拒执行,双方的矛盾更会如火上浇油。在深入研究案件的来龙去脉后,李国强敏锐地察觉到调解才是化解矛盾的最优之选。
但调解的过程充满艰辛。徐某因身怀六甲身体不适,冯某在外地工作繁忙难以抽身回义马。然而,检察官并未轻言放弃,多次通过电话与双方悉心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从两人相识的最初,到交往中的甜蜜与琐碎,再到矛盾的爆发,检察官从事理、法理、情理等多个维度释法明理,引导双方设身处地、相互理解,极力消除彼此的对立情绪。
经过检察官的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于 2024 年 6 月 14 日达成和解。当日,冯某偿还徐某现金 22558 元,双方此前的一切债权债务全部结清,再无任何纠葛。当天下午,冯某委托代理人向检察机关提交了撤回监督申请书,法院依据双方签订的调解协议执行结案。
这起因恋爱转账引发的纠纷,在检察官的智慧与坚持下得以妥善解决,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双方关系的持续恶化,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讯员:孙文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