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人民法院:打造营商环境“软实力”
发表时间 2024-07-11 15:05   阅读 74659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正阳县人民法院秉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的理念,以人民群众对于司法公正的感受度作为基本出发点,找准司法审判在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中的职责定位,主动寻找差距、补齐短板,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贴心人”化解“烦心事”

“已经过去四五年了,说实话我早就绝望了,真的谢谢你们!”前几天还在“咆哮公堂”的男人,在拿到调解书后竟然在法庭门口高兴得手舞足蹈。

2012年3月,雷某与某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分包合同。项目已经完工多年并投入使用,某公司一直以业主单位未付款为由拒绝支付工程款,并多次将雷某拒之门外,雷某追讨无门便将业主单位、某公司告上了正阳县人民法院。

瞪眼拍桌,剑拔弩张,四五年“旧怨”在庭上爆发,庭审一度陷入僵局。正阳县人民法院真阳法庭法官程瑜见状宣布休庭,并把双方当事人带到了调解室,重申法庭纪律,释明相关法律责任。双方均表示愿意调解,但拒绝与对方直接沟通。

为了让几年的旧怨尽快化解,程瑜没有选择再次开庭,而是不断往返于原被告之间释法明理,温言细语地化解矛盾,从工程量确定、维保费用商讨到分期付款、违约条款约定等,法庭上吵得不可开交的事项,在双方“不见面、不沟通”的情况下一一敲定,最终案件成功调解并当场履行。

其实,这一起案件只是正阳县人民法院抓实房地产及建工领域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社会民生和公共安全,关乎着广大购房者及建筑工人的群体性利益,办好建设工程案件,一直都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任务。如果我们多操操心、跑跑腿、动动嘴,能做到案结事了,那做得再多都是应该的。”程瑜说。

“硬举措”提升“软实力”

正阳县人民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能动履职构建矛盾就地化解。

“您好,这里是法庭调解工作室,之前拟定的调解协议,人民法院已经司法确认,希望大家之后和气生财、商运亨通。”在王某诉某公司涉种纠纷中,特邀调解员充分借助同乡之情、同业之谊,以调“和”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为正阳县农业融合发展提供“温暖”的司法方案。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推出切实可行、高效能动的创新举措是正阳县人民法院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取胜之道”。

近年来,正阳县人民法院推出多元诉讼服务平台满足群众多样化司法需求,一个个硬举措也交出了一个个好成绩,企业案件收案2024年同比下降23%,某小区物业纠纷化解率100%,切实达到了“审理一件、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法治“常态”做优营商“生态”

“我案件赢了,现在被告无财产可以执行,有其他方式追回工程款吗?”

“来不及订立书面合同,要如何保证我们企业的权益呢?”

在正阳县人民法院与正阳县税务局联合开展的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中,正阳县人民法院、正阳县税务局和企业代表共话法治营商环境,为企业代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服务标准等法务、税务问题进行现场答疑。

“正阳县人民法院精准聚焦我们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普法清单,帮我们找出了很多隐藏的问题,法治体检是一项便企惠企的好举措!”正阳县某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边整理着刚刚记下的法律建议一边说道。

营商环境的优化不是一挥而就,正阳县人民法院坚持开展各类常态化司法惠企助企活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入企“问诊”、远程“会诊”、合力“出诊”。与辖区内重点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等行业协会互动联系,常态化开展实地走访、座谈调研、法治体检等活动,为多家企业就经营中遇到的企业管理、合同风险等生产经营难题进行解答,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2024年以来,正阳县人民法院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送法进企业等形式,累计联络走访20余家企业,帮助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涉诉涉法问题30余项。与工商联共同建立企业家法律服务,整合商会调解资源和人民法院司法资源,加大对同类商事案件的诉前调解。截至目前,共服务企业30余家,妥善审结涉企案件6件,诉前调解8件,调撤涉企案件4件。(通讯员:王树恒)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