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检察光彩
发表时间 2024-02-29 15:57   阅读 22816

近日,一封来自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的表扬信振奋着焦作检察人。是谁,又是什么?让这封沉甸甸的表扬信从雪域高原跨越3200公里的距离来到巍巍太行?让我们走进焦作解放区人民检察院……

张海亮,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检察院干警,祖籍河南林州。“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自小被红色精神浸润滋养的他,更是将传承的红旗渠精神融入血脉,转化为投身检察事业后忠诚履职、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

从检32年,从派驻看守所检察到财产刑执行检察,从强制医疗执行检察到社区矫正监管,这位“检察老兵”的足迹遍布了焦作市解放区刑事执行检察的各个领域,更在年近五十之际,义无反顾奔赴西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展检察工作。

他是一位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我们办的不仅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张海亮始终以这种态度严谨对待每一起案件。在办理罪犯牛某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时,其残疾证明材料不齐全,依照程序无法办理。他多次到社区、民政等相关部门了解情况,确认了牛某双下肢截瘫情况属实,重新调取了证明材料。法院最终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意见,对牛某暂予监外执行。案子虽然结了,但张海亮的脚步没有停下,他多次到太行山区某村,实地走访查看牛某居住生活情况,看到牛某生活没有着落,又自费购买米、面等生活物品送了过去。牛某激动地说:“如果没有张检察官,我真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

他是一位扎根事业的奋斗者——

同事们意外还原出一张在单位“偶遇”张海亮的“拼图”。下班后、周末,甚至在半夜时分,都能看到他加班的身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海亮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受到市人民检察院通报嘉奖。他先后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人才库、最高检首批刑事执行检察和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一级侦查人才库。被评为“全市刑事执行检察业务能手”“焦作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优秀政法英模”。

他是一位守正创新的开拓者——

“办案中需要注重细节,要善于通过细节突破案件、固定证据。”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担任第三检察部主任后,他带领同事认真钻研社区矫正工作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社矫对象报到签到等制度,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开展。他选取50余项关键指标,建立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数据库,实现了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各环节状态的及时掌控,极大地推进了此项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他是一位勇毅前行的追梦者——

2023年5月6日,张海亮接到最高检的援藏指令。出发前,妻子担心地说:“都这个岁数了,非要到高原去,年轻人都不一定扛得住,我实在是不放心!”听到这里,张海亮心中也是一阵难过。家国从来一念间,忠孝自古两难全。顾不上家中年迈的老人和体弱多病的妻子,他毅然踏上了前往“世界屋脊”的征程。“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这正是张海亮为之奋斗的方向。

他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践行者——

跨越山海,不负使命。从豫北小城来到遥远藏区后,张海亮以无限的热情融入了当地的检察工作,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积极开展“一站式”帮带工作。

初到拉萨的20余天,他一边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胸闷,一边连续加班加点翻阅案卷材料,提前完成了分析报告和工作方案。他先后参与3件6人渎职犯罪案件的线索分析、初查、侦查,移送起诉2案4人,移送公安机关大案线索1件1人,得到了自治区检察机关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办案中发现的其他各类线索也为相应单位大幅提升了能动履职效果和办案效率。

    援藏期间,张海亮行程4500余公里,实地走访了七个县级人民检察院、两个地市级人民检察院,通过召开座谈会、案件分析会、个案分析等方式,帮助研判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说:“对于我来说,这些县、市不再只是地图上遥远而陌生的名字,而是一段段无法割舍的情谊和工作经历。”踔厉奋发守初心,笃行不怠担使命。张海亮始终坚持以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案件质量回应人民对司法公正的期待,以“求极致”精神践行着一名检察官的信仰。(杨雨)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