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邓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 张朋)尿液,这个每天都会被我们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身体泌尿系统健康的重要密码。当泌尿系统出现问题时,尿液往往会率先发出 “警报”,通过颜色、气味、性状等方面的变化,提醒我们关注身体健康。了解这些早期信号,对于及时发现泌尿系统疾病、把握最佳治疗时机至关重要。
一、尿液颜色的异常 “警报”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颜色通常为淡黄色、透明状,这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名为尿胆原的色素。但当尿液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时,就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信号。
红色尿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信号之一。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指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血色,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红细胞。引发血尿的原因多种多样,泌尿系统结石是常见原因之一,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划伤组织,导致出血。此外,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炎症刺激使黏膜充血、出血,也会造成血尿。而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同样可能引发血尿,且这种血尿往往是无痛性的,更需引起警惕。
浓茶色或酱油色尿液:当尿液呈现浓茶色或酱油色时,可能提示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溶血,红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经过代谢后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改变。此外,蚕豆病患者食用蚕豆后引发溶血反应,也会出现类似颜色的尿液。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急性肾小球肾炎也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变深,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使得血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物质漏出到尿液中,改变尿液的成分和颜色。
白色尿液:白色尿液较为少见,可分为乳糜尿、脓尿和结晶尿。乳糜尿外观像牛奶,是由于淋巴系统阻塞,淋巴液进入尿液所致;脓尿则是因为泌尿系统发生严重感染,大量白细胞和脓液混入尿液;结晶尿则是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浓度过高,析出形成结晶,常见于饮水过少或体内代谢异常的情况。
二、尿液气味的特殊 “警示”
正常尿液具有微弱的芳香气味,这是由尿液中含有的挥发性有机酸决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尿液气味会发生明显改变。
氨臭味:如果尿液散发出刺鼻的氨臭味,很可能是膀胱炎或尿潴留引起的。在膀胱炎患者的尿液中,细菌大量繁殖,会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产生氨臭味。而尿潴留患者由于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也会发生类似的分解反应,导致气味异常。
烂苹果味:当尿液出现烂苹果味时,可能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严重缺乏或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时,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转而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当酮体在体内积聚过多,通过尿液排出时,就会使尿液带有烂苹果味。这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腐臭味:尿液散发腐臭味,往往提示泌尿系统存在严重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积脓等。细菌在泌尿系统内大量滋生,引发组织坏死和感染,产生特殊的腐臭气味。
三、尿液性状的异常 “提示”
除了颜色和气味,尿液的性状也是判断泌尿系统健康的重要依据。
泡沫尿: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会有少量泡沫,且很快消散。但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细小且久久不散的泡沫,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蛋白质是尿液中不应大量存在的物质,当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就会使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形成不易消散的泡沫。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也可能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的结果。
浑浊尿:尿液变得浑浊,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导致尿液中混入了细菌、脓液、血液、结晶等物质。此外,磷酸盐和碳酸盐在碱性尿液中沉淀,也会使尿液变浑浊。如果发现尿液浑浊,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
尿液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早期 “警报”。当我们发现尿液颜色、气味、性状出现异常时,千万不能忽视,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勤排尿、注意个人卫生等,有助于保持泌尿系统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