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对话】姚丽鸽:解锁乳腺癌患者生活指南 开启健康生活新篇章
发表时间 2025-04-23 18:00   阅读 86059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媒体传播工作委员会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承办的肿瘤防治《名医对话》。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 姚丽鸽做客演播室,和我们大家讲讲乳腺癌患者饮食与生活指南的相关知识。

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主任: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问题一:姚主任,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饮食营养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说 “吃对了” 能助力对抗疾病?

答:这个问题非常好!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饮食营养确实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影响身体对治疗的耐受性,也直接关系到免疫力、生活质量,甚至预后情况。首先,饮食营养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扛住”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常常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对身体是很大的挑战,可能带来诸如恶心、食欲下降、体重波动、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合理饮食能提高耐受力,减少药物副作用;保持体力,帮助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维持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为代谢药物提供支持。其次,饮食营养能够增强免疫力,良好的营养状态能够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帮助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降低感染风险,特别在白细胞减少时;帮助伤口愈合、组织修复,促进术后恢复。另外,饮食营养可以调节体重,控制激素水平,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肥胖会升高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癌症复发的风险。而健康饮食可以控制热量摄入,避免体重过度增加;减少胰岛素抵抗与慢性炎症,有利于改善体内环境,有助于维持代谢平衡。研究发现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复发率和死亡率。总结来说,吃对了,不仅是补身体,更是参与战斗。它帮助你“养好兵马”,让身体在治疗这场“战争”中更有底气、更有胜算。

问题二:乳腺癌患者化疗是必不可少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时,该如何通过饮食减轻副作用?

答:这是很多乳腺癌患者在化疗中非常关心的问题!化疗确实容易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但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可以有效缓解这些副作用,让治疗过程更轻松一些。首先,化疗期间,饮食需“清淡、少食多餐”,每天可以吃 5~6餐,每餐不超过八分饱,食物要温热为宜,不要太烫或太冷。选择“容易消化、低脂低味”的食物,化疗期间嗅觉会变得敏感,油腻重口味的食物会让恶心感加剧。建议:吃一些 清蒸、炖煮、煮汤 的食物,比如:米粥、软面条、鸡蛋羹、蒸蛋、清蒸鱼、蔬菜汤。避免油炸、重油重盐、辛辣调料。蛋白质是维持体力和免疫力的重要基础,但很多患者讨厌肉味。可以改用:蛋类(如煮鸡蛋、蒸蛋羹),奶制品(如无糖酸奶、奶酪片),植物蛋白(豆腐、豆浆、豆腐脑),去腥处理的瘦肉粥、鱼肉丸等。然后,化疗期间需注意补水,但“少量慢饮”,恶心呕吐会造成脱水,建议喝温开水、淡盐水、柠檬水,避免一次喝太多,可以每15~30分钟喝几口,避免汽水、浓茶、咖啡、果汁类刺激饮品。另外,可以尝试“天然缓解恶心的小技巧”,比如姜茶:新鲜生姜煮水,有助于缓解恶心感;柠檬片/薄荷糖,可以清新口气、转移注意力,餐后坐一会儿,不要马上躺下,保持上半身稍微抬高。如果恶心严重影响吃饭,请及时告诉医生调整止吐药物,化疗当天和之后3-5天,是症状最明显的时候,可适当清淡为主、恢复期再逐渐加强营养补充。

问题三:生活中常说 “乳腺癌患者要忌口,不能吃豆制品、蜂王浆”,这些说法有科学依据吗?哪些食物真正需要谨慎食用?

答:这是乳腺癌患者和家属经常困惑的一点,“到底哪些该吃,哪些不能碰?”首先,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是可以吃豆制品的!

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脑、黄豆)富含植物雌激素—异黄酮,结构类似人体雌激素,所以很多人担心它“刺激肿瘤生长”。但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作用很弱,还可能与受体竞争,反而有“拮抗”体内雌激素作用的效果;亚洲人传统饮食中豆制品摄入较多,反而乳腺癌发病率比西方国家低;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适量食用豆制品并不会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所以,豆制品可以吃,但建议“适量、天然、不过量”,如每天豆腐100克、豆浆250ml 是安全的。蜂王浆要慎用,建议尽量避免,因为蜂王浆中确实含有较多类激素成分(尤其是天然雌激素样物质),可能会影响激素水平,尤其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不建议食用。蜂王浆不属于必需营养品,没有确凿证据显示它对肿瘤治疗有益,反而有可能刺激激素水平,得不偿失。真正要“谨慎食用”的食物包括: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尤其是动物脂肪(猪油、黄油、肥肉),会影响体重、内分泌和炎症水平,增加复发风险,还有加工肉制品如:香肠、腊肉、午餐肉、火腿,含有亚硝酸盐、防腐剂等致癌物,增加癌症风险,然后,包括含糖量高的食品如:甜饮料、蛋糕、奶茶、糖果,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另外,酒精是明确的致癌物,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建议完全戒酒!“不能吃豆制品”是误区,但像蜂王浆、酒精、加工肉这类要慎重对待,真正重要的是整体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增强体质。

问题四:如何通过饮食为乳腺癌患者补充优质蛋白和必需营养素?能否推荐一些简单易操作的 “黄金食谱”?

答: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优质蛋白和必需营养素是恢复体力、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力的“关键原材料”。易吸收、营养高优质蛋白包括鸡蛋羹、牛奶或酸奶、瘦肉如鸡胸肉、瘦牛肉、深海鱼、豆腐植物蛋白、虾仁等。必需营养素包括铁,可以吃牛肉、动物肝脏、菠菜;钙,可以补充牛奶、豆腐;维生素C,如西红柿、橙子、猕猴桃;维生素D,可以晒太阳;维生素E,比如坚果、全麦、植物油;ω-3脂肪酸如核桃等。推荐2道简单易操作的“黄金食谱”:第一道:清蒸豆腐虾仁,富含优质蛋白、低脂易消化,适合食欲不振的患者。第2道:番茄牛肉燕麦粥,易咀嚼,富含铁、维生素,有助抗氧化。

问题五:肥胖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对于超重的患者,饮食管理在体重控制中该如何发力?需要注意哪些热量与营养的平衡?

答:乳腺癌与肥胖密切相关,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脂肪组织会成为雌激素的重要来源,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生与复发风险。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就是“第二剂药”。饮食控制怎么“发力”?首先,控热量,管住口,目标是“温和减重”,推荐每日总热量控制在 1200~1500 kcal(视个体基础代谢而定),常见食物热量参考:米饭(一碗150g)210 kcal,1个鸡蛋 70 kcal,250ml豆浆80 kcal,1个苹果60 kcal。其次,保证优质蛋白摄入,要保每天摄入1.0~1.2g 蛋白质/kg 体重,比如体重60kg,需要60~72g蛋白,包括:鸡蛋、鱼、豆制品、瘦肉、奶。然后,饮食需高纤维低脂肪,饱腹感强、不易发胖,要控制饱和脂肪,尤其减少动物油、奶油、炸物。推荐饮食结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40%,如粗粮、山药、糙米;蛋白质占25-30%,如鸡蛋、鱼、豆腐、低脂奶;脂肪占30%,如植物油、橄榄油、坚果;膳食纤维 ≥25g/天,包括各类蔬菜、杂粮、豆类、水果等。

问题六: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手段,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药物的患者,饮食上有哪些需要避开的 “雷区”?

答:内分泌治疗(如服用他莫昔芬、来曲唑等)是许多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一环,疗程通常长达5-10年。但长期用药也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子宫内膜增生、血栓、骨质疏松、脂代谢异常等。所以,饮食上不仅要“滋养身体”,更要“避开雷区”,帮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减轻副作用。饮食上需要避开的 “雷区”:首先,避免葡萄柚、西柚汁,其含有呋喃香豆素,会抑制肝脏代谢酶CYP3A4,影响他莫昔芬的代谢,使药效过强或过弱。然后,需避免蜂王浆等含雌激素补品,可能与他莫昔芬产生拮抗或协同雌激素样作用,不建议服用任何“滋补类雌激素产品”。另外,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尤其是动物脂肪),长期服药可能引起血脂异常、体重增加,饱和脂肪易加重炎症和血栓风险,尽量减少肥肉、黄油、油炸食品、甜点摄入。酒精可增加乳腺癌复发和第二原发癌风险,他莫昔芬本身可能增加血栓风险,酒精会进一步加重这一危险,建议戒酒。有的患者草药类、保健品乱补,可能影响他莫昔芬代谢,自制“抗癌汤”、“祖传偏方”也可能有风险,如需进补,务必咨询医生或临床营养师。

问题七:除了饮食,生活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影响有多大?比如睡眠、情绪管理、运动习惯等,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答:很多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证明,良好的睡眠、情绪调节、规律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显著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睡眠是修复身体的“自愈力”,深睡眠期是免疫系统活跃修复期,睡眠紊乱会影响激素水平(如皮质醇、褪黑素),干扰身体抗肿瘤机制。情绪管理是抗癌路上的“心理免疫”,焦虑、抑郁、孤独感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情绪负面可影响治疗依从性和康复信心,心理支持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压力荷尔蒙和炎症反应。运动可以调动身体的“抗癌活力”,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减少复发,增强心肺功能与体力,提高治疗耐受性。

问题八:从 “治未病” 的角度,健康人群该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乳腺癌?哪些高危因素可以通过日常管理提前干预?

答:“治未病”正是乳腺癌防控的关键理念之一,尤其在我国年轻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大背景下,通过日常生活习惯主动防范,比生病之后“忙着救火”更有意义。健康人群:从“吃、动、心、查”四方面防患未然。首先吃得好,是天然的“抗癌疫苗”,多吃蔬菜水果、选择健康脂肪、控制高脂红肉、主食粗细搭配、少糖少盐少加工、避免反式脂肪。其次,需适当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行,每天保持步数≥6000步,避免久坐,增加肌肉力量训练,提升基础代谢、控制体重。然后,调好心情,也是防病利器,长期压力和焦虑会扰乱内分泌,抑制免疫功能,学会减压方式:如冥想、阅读、写日记、园艺、绘画、与人沟通等。另外,定期体检与自检,早发现防患未然,年龄<40岁需每年乳腺彩超 + 自我触诊,≥40岁需每年乳腺钼靶(必要时+磁共振),针对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筛查提前至30~35岁,必要时基因检测(BRCA1/2)。

高危因素干预方式:如果平时喜欢高脂肪饮食,需控制总脂肪摄入<30%,少吃油炸、动物油;超重、肥胖(BMI≥24),需控制体重;吸烟是明确致癌因素,必须戒断;饮酒与乳腺癌风险显著正相关,建议戒酒。如果平时熬夜、晚睡,需保持规律作息,建议23点前入睡。久坐不动 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针对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需接受遗传咨询、早期筛查干预。

结语:好的,非常感谢姚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讲解,大家更加了解腺癌患者饮食与生活指南的相关知识。我们相信,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积极的生活方式,乳腺癌患者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更能重获高质量的生活。正如主任所说,防治乳腺癌需要 “早筛早治 + 全程管理”,这不仅是医学的使命,更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对家人健康的责任。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