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委访谈】周东民教授:走进肿瘤重症医学:如何为肿瘤患者筑牢生命防线
发表时间 2025-04-15 17:39   阅读 86116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媒体传播工作委员会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承办的肿瘤防治《主委访谈》。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东民做客演播室,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肿瘤重症的专业科普解读。

首先请周教授跟我们打个招呼

周教授: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Q1:周教授,肿瘤患者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入重症医学的诊疗范畴?肿瘤重症患者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肿瘤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接受重症监护治疗:(1)肿瘤压迫或侵及身体重要器官,引起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大手术后需要再重症医学监护下度过危险期;(3)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感染、严重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4)肿瘤治疗技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给患者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等。

肿瘤重症患者的特点;(1)肿瘤对患者身体的影响;(2)肿瘤患者常合并凝血功能紊乱;(3)肿瘤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受损;(4)肿瘤治疗技术严重不良反应;(5)肿瘤多次治疗,叠加老年基础疾病多,心理状态等多因素易导致重症。

Q2: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哪些常见的并发症或紧急状况需要肿瘤重症医学团队的介入?

肿瘤治疗中,出现生命体征改变或器官功能障碍时,要及时请肿瘤重症医学专家会诊,常见的并发症有: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过敏及过敏性休克、外科术后出现的急性出血、血栓栓塞、严重感染、心脑血管事件、呼吸困难、肝肾功能不全等,肿瘤坏死溶解综合症,免疫治疗严重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放疗或化疗导致的器官急性损伤等等。

Q3:周教授,肿瘤重症医学在肿瘤防治体系中占据着怎样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它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肿瘤重症医学是伴随着肿瘤学的发展和重症医学整合发展形成的学科团队,是重症医学的一个分支。近20年来,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恶性肿瘤救治理念发生变化,肿瘤患者对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肿瘤逐渐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常见病。

肿瘤重症医学作为平台学科,与肿瘤学其他专科同道一起组建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共同制定肿瘤患者的个体最优化诊疗方案,并在患者出现危重症时积极救治,最大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肿瘤治疗的效果。

肿瘤重症医学体现了肿瘤整合医学的理念,把重症医学理论技术和肿瘤学诊治相结合,成为肿瘤治疗多学科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团队。

Q4:周教授,对于肿瘤重症患者,早期识别病情恶化的迹象至关重要。临床上有哪些关键的指标和症状需要重点关注?

早期识别肿瘤重症患者很重要。需要结合患者肿瘤的部位、肿瘤的分期和既往抗肿瘤治疗的经过,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等综合评估。

肿瘤重症医学采用一些临床评分来预测患者的疾病危险程度: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状态评分(SAPS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

症状和指标需要关注; 生命体征(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尿量、体温)的监测,体重的变化,血常规、凝血、血糖、电解质和酸碱状态,器官功能的指标检测等。

Q5:感染是肿瘤重症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在预防和控制感染方面,肿瘤重症医学有哪些独特的策略和方法?

肿瘤重症患者由于肿瘤本身、手术、放化疗和免疫抑制状态,极易发生感染,并且发展迅速,成为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肿瘤重症医学在感染防控上坚持“预防为主、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的原则,通过以下4个方面降低感染死亡率,改善预后。 

(1)感染的风险评估和分层管理:识别高感染风险人群,通过实验室指标和临床感染评分系统动态评估感染风险;对低风险和高风险感染患者采取不同管理策略。

(2)感染的预防策略:除了加强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营养支持、环境管理外,针对免疫力低下人群的保护性隔离,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各种导管的防控等。

(3)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感染的快速诊断技术(质谱分析、二代测序)应用,感染生物标记物的动态监测(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影像学检查评估(CT/超声)

(4)感染的治疗措施:从早期的经验性治疗转为目标性治疗,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器官功能支持和免疫调节,营养治疗等。

Q6:周教授,肿瘤重症医学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十分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肿瘤重症医学团队与其他科室(如肿瘤科、外科等)是如何紧密配合,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的?

肿瘤重症医学团队积极参与肿瘤治疗的多学科团队,参加制定不同肿瘤的个体化最优化治疗方案。有的肿瘤患者,由于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切除风险大,可以选择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实际工作中,肿瘤外科专家对肿瘤患者行手术前,会邀请肿瘤重症医学专家评估患者,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评估和干预,一起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保障患者顺利平安度过围手术期,健康出院。

Q7:周教授,从您丰富的临床经验来看,肿瘤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在心理上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医护人员如何给予他们有效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肿瘤重症患者及家属面对病情进展变化、预后不良、并发症、治疗失败或治疗副作用会出现严重心里疾患:焦虑、抑郁、谵妄、甚至自残等事件。

肿瘤重症医学医护团队一定要注重技术和人文关怀并重,结合病情需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镇静镇痛,消除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痛苦,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增加患者家属探视的时间和频次,培训ICU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等。

Q8:周教授,在肿瘤重症医学领域,目前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和挑战?比如医疗资源短缺、患者预后不理想等。

肿瘤重症医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核心目标是保障肿瘤患者抗肿瘤救治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肿瘤患者的高质量生存时间。

目前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有:(1)肿瘤治疗的多样性和异质性;(2)肿瘤急症的高风险性:侵及血管引起的大出血、严重血栓事件、心脑血管事件等;(3)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严重感染治疗的困难;(4)肿瘤患者常伴有营养和代谢紊乱;(5)资源及技术限制:重症单元和设备、救治能力、多学科协作沟通能力;(6)经济与社会负担;医保的支付、患者家属的支持;(7)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

Q9:周主任,在您多年的从医经历中,一定有许多成功救治肿瘤重症患者的难忘案例。能否分享一个典型案例呢?

难忘的案例很多,印象最深的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清晰。那是2012年的一个春天,一个诊断为白血病的12岁男孩,因重症流感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转入ICU.在ICU救治过程中,患者多次抽搐、意识丧失,家属想要放弃治疗。经过努力,患者10天后转危为安,成功转出ICU。患者家属在之后的多次来院复诊,都会和我见面表达感激之情。这也是我们从事肿瘤重症医学的价值所在。

主持人:非常感谢周教授今天为我们带来全面、深入肿瘤重症医学科普讲解。通过今天的节目,相信观众朋友们对肿瘤重症医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深刻感受到了这一学科在肿瘤防治中的关键作用。肿瘤重症医学为肿瘤患者在最危急的时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是肿瘤防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好了,本期节目就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公众号二维码